保溫裝飾一體板廠家恒拓報道:近年來,我國積極探索發展裝配式建筑,陸續開展了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建設,并取得一定成果。如今各地從生態宜居、節能環保等需求出發,不斷出臺相應政策,進一步推動裝配式建筑實現跨越式發展。
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背后,其節能環保優勢究竟有哪些?還需從哪些方面突圍?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宋曄皓對此表示,裝配式建筑打破了傳統施工模式,將大量現場作業轉移到工廠,不僅減少了現場操作中的資源損耗,還能進一步保證建筑的精度和品質。“下一步還需轉變思維方式,全方位推廣裝配式建筑,既關注裝配式建筑的結構,也關注裝配式建筑的內裝。只有從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來考慮問題,才能更有效地發揮裝配式建筑的節能環保優勢。”
建筑節能環保優勢需進一步發揮
“以往城鎮化進程中的城市建設以消耗大量資源和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當前我國建筑業依然存在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等弊端,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北京市住宅建筑設計研究院裝配式結構總工程師劉敏敏表示,傳統的建筑施工過程,幾乎所有的施工工作都在現場完成,施工的機械化作用未能得到完全發揮,導致施工效率較為低下。“而裝配式建筑的裝配化施工大部分都在工廠進行,在節能、節材、節水、節地、環境保護五個方面均有顯著作用,與綠色發展理念十分契合。”
恒拓裝配式陶瓷發泡幕墻
裝配式建筑在節能環保方面的突出優勢早已成為業界的廣泛共識。北京建工集團旗下某項目總工程師張士興表示,裝配式建筑改變了傳統建造方式,符合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了建筑產業化、建筑部品部件工業化,并更大限度縮短了建設施工周期,確保了工程施工質量,有效減少了建筑材料損耗,提高了建筑使用壽命,節能環保效益顯而易見。
雖然與傳統建造方式相比,裝配式建筑在節能環保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在現實推進過程中,其節能環保效益卻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張士興表示,與發達和地區相比,現階段我國裝配式建筑在政策落實、體系完善、市場培育、管理模式等頂層設計與規劃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比較突出的表現是,相關技術體系目前主要集中在結構系統的裝配化和外圍護系統的裝配化,內裝的裝配化尚不成熟。與此同時,當前設計的產品也不利于工廠機械化生產以及現場高效化裝配,使得裝配式建筑的集成優勢無法得到完全發揮。
劉敏敏也表示,受制于多樣化的建筑使用需求、用地規劃要求、傳統的設計思維等因素,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筑的標準化、模數化和系列化程度不高,很多預制部品部件基本上為定制化產品,造成工程成本相較于傳統建造方式來說偏高,由此導致企業的主動性不高,裝配式建筑也無法大規模推進,影響節能環保效益的發揮。
急需建立健全相應配套制度和體系
基于上述分析,要使裝配式建筑的節能環保優勢進一步得到發揮,接下來應從哪些方面入手?以上專家一致表示,單純從技術方面而言,還需建立與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相匹配、相協同的建筑圍護系統,并采用合理有效的結構連接,提高建筑物的防水防潮、保溫、隔熱、隔聲、耐火、耐久等性能。
恒拓裝配式120平民房建成
“首先要解決好裝配式建筑建設中所面臨的一些硬問題,如解決好建筑圍護結構中最薄弱的熱橋處理,其次要完善、細化、深化各項標準以及規則的制定,如加強部品的標準化等。”宋曄皓表示,此外還要充分考慮建筑師的關注點,建筑師往往對建筑使用者的需求了然于胸,他們的設計理念將直接影響產品后期的維修及使用壽命。
星河灣樣板房施工現場
張士興對此深表認同并進一步表示,主管部門還應引導各類企業主體依據自身優勢設定在裝配式建筑中的發展定位,鼓勵企業有序競爭。“同時完善產業鏈條銜接協調機制,通過行業權威媒體、學會協會、產業聯盟等多種組織方式,銜接項目業主、開發建設企業、設計企業、構件企業、內裝企業、質量監管等多主體,盡可能實現產業協同發展。”
文章來源:中國建設報產經報道
聯系人:林經理
手機:13709810247
郵箱:syhengtuo@qq.com
地址: 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榆林大街83號